新形势下仿制药发展策略
发布日期:2019-11-27
阅读量:5141

在仿制药领域,基于一致性评价工作的良好进展,国务院推进带量采购全国扩围,引导新一轮产业升级。当前,一致性评价热情不减,随着注射剂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及申报资料要求的出台和落实,国内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相关工作有望提速。

201910月,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 《已上市化学药品注射剂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申报资料要求(征求意见稿)》的相关建议。此次发布两个征求意见稿,标志着国内注射剂一致性评价相关工作有望提速。整体来看,此次文件对于国内企业涉及注射剂的原料药、辅料、包材、灌装等工艺以及改规格、改基团品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国内化学仿制药的立项从仿标准仿品种升级,建立和健全注射剂仿制研发的风险质控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注射剂仿制药的质量水平。

对于仿制药领域的发展战略,除了以质取胜发展难仿药外,以量取胜亦是一条路径。从美国市场来看,有研究表明处方药在专利到期后的一个月内,通常有两家仿制药上市,此时的产品价格和市场竞争环境较好,是仿制药企业盈利的最佳时机,随着获批企业数量的增加,其市场竞争开始加剧,产品价格大幅下滑,而这种竞争格局的急剧变化通常在短短一年内便能完成,因此仿制药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不超过一年,是企业盈利波动异常大的重要原因。虽然目前国内普通仿制药尚未面临这么短的生命周期,但可以预见,随着带量采购未来的常态化,国内仿制药的成长周期将逐渐趋同于美国市场。

在普通仿制药一直处于高度竞争的状态下,以价换量的策略短期内仍是可行的,但没有可持续性。因此,为了减少业绩波动同时提升盈利能力,可以通过加大产品线数量的方式,打造一篮子产品组合。拥有一篮子产品组合的企业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单一产品盈利的大幅波动,并力争抢夺专利到期后的第一波仿制药替代机会。在专利过期仿制药刚刚推出的阶段,由于价格并未因激烈竞争降至成本价,因此争取首仿或次仿仍能促使企业获取产品上市初期1~2年的较好盈利。同时,较多数量的产品也可以使仿制药企在面对下游购买方时具备更大的议价能力。

 

专栏:行业资讯
作者: 烟台市生物医药协会
上一页:12月1日起取消GMP/GSP认证、原料药不再发注册证书!重磅医保改革文件将出台!
下一页:创新是医药行业不变的主题